天津

当前选择:天津

当前位置: 天津学大教育 > 天津资讯 > 天津

古代文学之历史典故赏析-三征噶尔丹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12-19 21:44:44

同学们平时应该了解一些经典的历史典故,学习一些。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学大的专家精心的为大家准备的关于古代文学之历史典故赏析-三征噶尔丹的一些资料,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做好课外古代文学历史典故的阅读和学习工作。

清朝初年,在西北方过着游牧生活的蒙古族有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大部。漠南蒙古称为内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称为外蒙古;居住在天山以南的漠西厄鲁特蒙古分为准噶尔部、和硕部、杜尔伯特部和土尔扈特部四大部。

清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同蒙古族的亲善和睦关系。蒙古各部接受清朝的封号,双方通过联姻保持世代的政治友好关系。然而,野心勃勃的噶尔丹却破坏了蒙古大草原的和平,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维护民族间的和平,充满豪情的康熙帝亲自远赴大漠,风餐露宿,三征噶尔丹。

康熙三十五年(1696)春,康熙帝下诏亲征。当噶尔丹惊闻康熙帝亲率大军而来,自知不敌,仓惶出逃。噶尔丹逃窜至昭莫多(今宗莫多)时,与费扬古所率的清西路军狭路相逢,双方展开一场恶战。准噶尔大败,2000余人被杀,3000余人被俘,噶尔丹仅率数十骑仓惶逃遁。昭莫多之战,全歼噶尔丹的精锐部队,成为清廷平定噶尔丹的决定性战役。此后,康熙帝多次派人劝说穷困溙倒的噶尔丹归降,但是噶尔丹执迷不悟,拒绝投降。

为了根绝噶尔丹,谨防其死灰复燃,康熙三十五年(1696)九月,康熙帝再次亲征,前往归化城(今呼和浩特),驻跸鄂尔多斯,十一月至宁夏。噶尔丹不战而请降,康熙帝班师回京。

但是,到了第二年,噶尔丹仍然找种种借口拖延归降日期。康熙三十六年(1697),康熙帝第三次亲征,再至宁夏。噶尔丹原来的根据地伊犁已经被他的侄儿策妄阿那布坦占领;他的左右亲信听说清军来了,也纷纷投降,愿意做清军的向导。众叛亲离、四面楚歌的噶尔丹再也无处逃遁,最后,只带了几十名骑兵冲出了清军的包围。走投无路的噶尔丹在阿察穆塔台患病身亡,也有传说噶尔丹是饮药自尽的。一代袅雄为自己选择了凄惨而遭历史唾弃的归宿。

康熙帝三次亲征,风餐露宿,深入沙漠,终于平定了噶尔丹的分裂势力。同时,康熙帝以和睦亲善的民族政策,妥善地处理了清廷和蒙古各部族之间的关系,实现了统一漠北蒙古的目的,使北方边境得到安宁。

从此,清王朝重新控制了阿尔泰山以东的漠北蒙古,并授与当地蒙古贵族各种封号和官职。康熙三十六年(1697),清政府遣送喀尔喀各部重新返回自己原有的牧场,又在科布多、乌里苏台等地派驻将军和参赞大臣,进一步加强了对蒙古的统辖。

康熙帝通过亲征,解决了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的问题。此前,在关外,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解决了漠南蒙古问题。至此,从秦汉到明朝,一直困扰中原的民族难题,最终得到了解决。

通过上面的学大的专家精心的为大家准备的关于古代文学之历史典故赏析-三征噶尔丹的一些资料,同学们就了解了清朝的这一段历史。

相关推荐
热点资讯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