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当前选择:天津

当前位置: 天津学大教育 > 天津资讯 > 天津

八十八行(文化遗产)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6-06-24 16:02:48

中国有很多的非物质遗产文化,这些文化需要我们要了解和保护,只有这样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才能得以流传,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八十八行(文化遗产),希望大家能够多理解这些文化遗产。

八十八行 - 简介

文化遗产名称:八十八行

所属地区: 湖北 · 武汉· 新洲区

遗产编号:Ⅱ-3

遗产类别:民间音乐

申报日期:2007年

申报人/申报单位:新洲区

遗产级别: 市

八十八行 - 表演风格

八十八行行业众多,有表现农林牧副渔的,有反映手工业劳动的,有表演经商活动的,有宣扬神话故事的。因行业复杂纷纭,故名八十八行。八十八行剧目丰富,思想内容健康曲调旋律优美,节奏明快;表演朴实自然,风趣幽默。

无论是语言、音乐,还是表演,均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八十八行 - 历史渊源

清代末年,政治腐败黑暗,民生凋敝,人民颠沛流离,无心自唱自乐。加上八十八行组织工作浩繁,队伍庞大,人力财力难以应付。

特别是半职业和职业的灯戏和花鼓戏班的兴起,几乎取代了八十八行,致使八十八行一度中落。鄂东除新洲外,其他各县基本绝迹。

八十八行 - 剧目介绍

新洲八十八行,大都分布在举水河以西的阳仓埠、孔埠、汪集、张店等镇。举东虽有,但不多见,仅顾岗巴山村尚存。其剧目分峡谷大类,一类是单边戏,即独脚戏;一类是小戏,即折子戏。单边戏有200余个,常见的有《卖花》、《卖茶》、《采茶调》、《推车调》、《十枝梅》、《打莲花》、《挑牙虫》等。

小戏有150余出,如《补碗》、《小放牛》、《卖棉纱》、《打豆腐》、《打花鼓》、《打哈巴》、《十八扯》、《夫妻观灯》等。上面提到的小戏剧目,大都被楚成虫、黄梅戏、东路子花鼓等剧种吸收。

八十八行 - 传承意义

新洲八十八行的存在,不仅为我们保留了一个民间演唱的艺术品种,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研究和探讨八十八行与楚剧的关系及楚剧的源流沿革,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和可靠的佐证。

新洲县文化馆挖掘、整理近百个脚本,并撰写了《八十八行初探》、《八十八行与楚剧》等论文,为探索八十八的艺术规律,为楚剧回归民间,作了大量的工作。

八十八行(文化遗产)是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的,中国的文化遗产需要大家去了解,更多的文化遗产介绍请登录学大教育网查阅。

相关推荐
热点资讯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