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当前选择:天津

当前位置: 天津学大教育 > 天津资讯 > 天津

《中华绒毛蟹》百科知识点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6-09-28 18:33:53

神秘的自然界拥有很多生物,大家平时要多了解这些生物,这样不但能够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还对大家学好生物这一科目有所帮助,为此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中华绒毛蟹》百科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又称河蟹、螃蟹、清水大闸蟹,是洄游性甲壳类动物,经济价值较高,是世界各国水产增养殖的重要对象。

学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又称河蟹、螃蟹、清水大闸蟹,是洄游性甲壳类动物,经济价值较高,是世界各国水产增养殖的重要对象。

中华绒毛蟹,一般每只4两左右,壳略成圆形,蟹螯夹力大,绒毛顺,肉质鲜嫩、松脆。 素有水产之乡的庐江县白山镇位于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的南岸,距庐城北公里,合肥50公里,合铜公路擦肩 而过。境内水域广阔、水质清洌,白石天河直达巢湖。其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水产之乡尤以河蟹著称,年捕捞250吨的中华绒毛蟹,一般每只4两左右,壳略成圆形,蟹螯夹力大,绒毛顺,肉质鲜嫩、松脆,是人们桌上难得的美味佳肴。

中华绒螯蟹适应性强,分布较广。因栖息生态环境的不同,形成长江水系、辽河水系、瓯江水系和闽江水系4个种群。

中华绒螯蟹的背部一般呈墨绿色,腹面灰白色。腹部在成长过程中,雌蟹渐呈圆形(俗称团脐),雄蟹仍为狭长三角形(称尖脐),这是区别雌雄的最显著的标志。

中华绒螯蟹属杂食性的甲壳动物,它们在食性上具有广谱性、互残性、暴食性和耐饥性等特点。

中华绒螯蟹在淡水中生长,在海水中繁殖。它的一生经历蚤状幼体、大眼幼体(蟹苗)、仔蟹(豆蟹)、蟹种(扣蟹)、成蟹等阶段。

蜕壳不仅是发育变态的一个标志,也是个体生长的一个必要步骤。中华绒螯蟹蜕壳一次,体重明显增加,体形明显增长。中华绒螯蟹就是这样蜕一次长一次,直至变为“绿蟹”,蜕壳才终止。

亲蟹在所抱卵全部孵化后,蛰伏在河口浅滩的沙丘上,其头胸甲及四肢有苔藓虫、薮枝虫等附着,腹部常有蟹奴寄生。产后的雌蟹至6月底7月初相继死亡。从蚤状幼体起,雌蟹的寿命为2足龄,雄蟹则交配后即死亡,寿命比雌蟹短2个月。当年成熟的中华绒螯蟹寿命仅1年,且雌性占绝对优势。性腺成熟缓慢的个体,寿命较长,有的可达3~4年。

水域中温度、盐度、酸碱度、光照、氧气等因素的变化直接影响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变态和繁殖,只有掌握中华绒螯蟹养殖水域环境的相互关系,并给予满足才能促进中华绒螯蟹生长发育,争取高产。

1.温度 中华绒螯蟹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大,1℃以上、35℃以下,都能生存。但水温在5℃以下,基本上不摄食;水温在35℃以上,穴居比例大大提高,且容易产生性早熟,成蟹个体也相对较小。

2.盐度 第1期蚤状幼体盐度要求比以后几期蚤状幼体高,一般不能低于7‰;从第二期幼体开始对盐度要求就有所下降,一般盐度降至5‰左右也能顺利变态。一般要求盐度差不超过3‰,不然将会引起幼体大批死亡。

3.PH PH值一般要求在7~8之间,即中性或微碱性。幼体变态时,PH值可稍高,约在7.8~8.6之间。

4.光照 中华绒螯蟹喜弱光不喜强光,属昼伏夜出。

5.氧气 水中溶氧在4毫克/升左右,适合于中华绒螯蟹生长。水中溶氧低于2毫克/升时,对中华绒螯蟹的蜕壳生长、变态会起抑制作用。

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了《中华绒毛蟹》百科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了解更多大自然的生物,学大教育网拥有各类百科知识点,欢迎大家查阅浏览,从而增长知识。

相关推荐
热点资讯
热门话题